最後更新時間: 2025 年 08 月 24 日
你是不是也覺得很無奈,講義買了、補習也報了,孩子還是在滑手機
我最近在二刷《一本書終結你的拖延症》。
裡面有一段,讓我們可以更理解很多孩子拖延背後的根本原因:「伏隔核在我們採取行動時受刺激,而分泌多巴胺。這個多巴胺,才是行動力的來源。」
簡單來說,不是有動力才去做事,是「開始做一點」,大腦才會開始分泌多巴胺,才會有動力。
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孩子不是不想念書,而是他的「伏隔核」還沒被啟動,他的大腦還沒送出那句:「走啦,趕快開始!」的訊號。
書上給的建議很實用:「與其要求他馬上進入狀態,不如先讓他做一個超小的動作,就夠了。」
這個觀念我也很常用在陪跑課的學員身上,
像是:
數學得分陪跑計畫裡還不喜歡數學的孩子,我不會叫他一口氣寫一整頁題目,我會先說:「我們今天就先寫 P.21 的前三題就好。」
會考得分教練課 裡還沒自己排過計畫的孩子,我不會叫他一次排一整個月,我會說:「你現在想做的下一件事是什麼?先選一個,我們再慢慢增加、復盤。」
還有些家庭希望我幫孩子完成 數學暑假作業,我也不會叫孩子把八張考卷一次寫完,我會說:「你現在只寫其中一張的一題,然後就停。」
這個「先動一點點」的行為,才是啟動伏隔核、讓多巴胺出現的真正鑰匙。
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趕快變好,就一次給太多:
1.一口氣報兩間補習班
2.上兩科家教
3.同一科目3本講義+2本題本
4.每日任務表一天8-10樣任務
結果是什麼?孩子根本連開機的空間都沒有。
所以我認為,與其催促,
不如幫孩子設計一個起點
一個做得到的、簡單的小任務,
就能累積第一個正向的回饋。
過程中孩子如果卡住,再來調整方向與方式,這比一次塞爆有效太多。
再看一次這本書,突然想到一句話,送給大家:「不是等有動力才去做,是你做了之後,動力才會來。」
不是孩子懶,也不是你不夠努力,而是我們都忘了:行動力,是從一個小小的開始,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的。
免費線上讀書會
最近我會在社群裡,舉辦一場讀書會,我會分享這本《一本書終結你的拖延症》裡,可以立刻用在拖延的孩子身上的方法。
如果你想提升孩子的學習配合度,卻又不想一直吵架、催促、流於無效努力,這場讀書會你可以來聽。
想參加的爸爸媽媽,在底下留言:「得分讀書會」,我把入場連結&時間傳給你